開局良好,進展順利,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腳步
開著一輛粵港澳三地牌照的私家車,上午11時多從澳門的家中出發,駛上港珠澳大橋,12時準時到達香港中環,和一位約好的拍檔喝午茶;午飯后,前往珠海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,坐進公司會議室,召集來自內地、澳門的員工開會;討論完項目方案,再回澳門見一個客戶……
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了一片創業新天地,機遇無限?!苯Y束忙碌的一天,蔡淵博感慨。30多歲的他,今年進駐珠海橫琴新區創業后,和伙伴們開發了一款深度旅游APP,已有注冊用戶十幾萬。
依珠江,傍南海,香港特別行政區、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、深圳市等珠三角九市串珠成鏈?;浉郯拇鬄硡^總面積5.6萬平方公里,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,是我國開放程度高、經濟活力強的區域之一。
建設粵港澳大灣區,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、親自部署、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,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,也是推動“一國兩制”事業發展的新實踐。今年2月18日,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正式公布,標志著這一重大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。
互聯互通,深化“心相通”
加速“硬聯通”“軟連接”,助力要素便捷高效流動
伶仃洋上,又將見大橋飛架,“天塹變通途”——
10月9日晚,深圳至中山通道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。歷經6個多小時奮戰,伶仃洋大橋的后一根樁基順利完成灌注。作為深中通道的關鍵項目,伶仃洋大橋主跨1666米,橋面高達90米,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。
深中通道集“隧、島、橋、水下互通”四位一體,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的又一超級工程。在不久的將來,從珠江西岸的中山,可驅車跨江直達東岸的深圳,通勤時間從以往2小時縮減為30分鐘。
要素便捷高效流動,既是推進市場一體化、建設大灣區的基礎條件,也是當前社會各界反映為迫切的問題。
促流動,就要加快推進基礎設施“硬聯通”——
2018年9月23日,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通車;
2018年10月23日,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,飛架香港、澳門、珠海三地;
2019年4月2日,南沙大橋通車。至此,珠江口東西兩岸地區規劃建設的6條公路通道,4條已經建成通車;
與香港連接的蓮塘/香園圍口岸,與澳門連接的粵澳新通道等大型跨境基建項目,也都在加快建設;
廣東還加快建設“軌道上的珠三角”,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……
“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”,已作為單獨章節寫入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。緊鑼密鼓推進互聯互通,今年上半年,廣東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2.0%。
促流動,更應加快推進三地體制機制的“軟連接”——
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涉及一國、兩制、三個關稅區、三種貨幣,無論是國際、國內都沒有可資借鑒的經驗。如何在“一國兩制”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,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,創新體制機制,促進要素流通,成為大灣區面臨的重要、緊迫的課題之一。
連通、貫通、融通,一項項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,推動規則相互銜接。
一座港珠澳大橋,既發揮著設施聯通的作用,也承載著探索規則銜接的使命。從確立“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——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——項目法人(大橋管理局)”三個層面的建設協調與決策管理機制,到技術標準三地都不一樣,設計建設時就按照“就高不就低”的原則;從大橋三地口岸均實行24小時通關,到讓在香港靠左行駛的右舵車可以在上橋后切換成靠右行駛,港珠澳大橋創新管理模式,有效解決了三地法律法規差異、技術標準銜接、建設程序規范等問題。
開通一年來,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出入境車輛驗放量由開通時每月近3萬輛次逐漸增長到現在每月近8萬輛次,累計超過70萬輛次。
在香港西九龍口岸,廣深港高鐵實行“一地兩檢”通關查驗模式。同一區域內,分別設立香港口岸區和內地口岸區,按照各自法律進行出入境監管查驗。這一創新之舉,不僅提高了通關便利化水平,也豐富了“一國兩制”實踐。
專業資格互認深入推進,深圳前海、珠海橫琴試行香港工程建設模式;灣區共享金融便利框架建成,跨境移動支付已經打通,粵澳兩地保險業在珠海橫琴率先試點實現“兩地保險、一地購買”……
“硬聯通”“軟連接”競相發力,助力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等要素便捷高效流動,更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“心相通”。
制造業重鎮佛山,位于珠江口西岸,原本與港深等地交通不便?!叭缃駨南愀圩哞F到廣州僅需47分鐘,出站后再有10來分鐘車程就能到達工廠。海外客商往來更方便了,選擇也更多了?!痹诜鹕侥虾^工作的姜曉平感慨。
創新引領,構筑新高地
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研發體系,集聚全球高端科技要素資源
李澤湘的名字,很多人并不熟悉,但出自他手的企業,卻赫赫有名——深圳大疆,全球大的消費類無人機生產商。
早在1992年,身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的李澤湘創辦香港科大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,并將目光投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,著力探索一條跨境創業孵化之路。“大灣區范圍內的香港、澳門,有國際一流高校,有緊貼全球科技創新前沿的基礎研發能力;而相依相傍的珠三角,有全世界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和產業鏈優勢,孵化轉化和市場應用能力強?!崩顫上嬲f,兩相結合,就能激發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“化學反應”。
做無人機的大疆、做機器人的李群自動化、做“水上特斯拉”的逸動科技……20余年間,李澤湘斬獲頗豐?;浉郯目萍紕撔潞献鞯镊攘?,也由此彰顯。
世界上著名的灣區大多都是全球創新高地。突出創新引領,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是粵港澳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的重中之重。
三地因地制宜推進科技、產業、體制等創新工作,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研發體系,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,集聚全球高端科技要素資源,打造科技創新高地。
大灣區正進入協同創新的新時期。
大科學裝置紛紛落戶廣東——
中國(東莞)散裂中子源去年8月正式投入運行,是全世界第四個散裂中子源裝置;
深圳國家基因庫2016年9月正式開啟運營,是繼美國、歐洲、日本之后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;
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2016年6月投用;
中科院惠州“強流重離子加速器”和“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”兩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……
大型科技平臺的落戶,吸引各種創新資源加速集聚。
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用共享,在大灣區漸成趨勢——
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,如今可以參加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?;浉勐摵蟿撔沦Y助項目超過150個;
國家實驗室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、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,進一步向港澳地區高校、研究機構開放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過150個港澳及海外科研團隊使用“天河二號”的超算服務;
香港科技大學(廣州)校區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……一系列深度合作發展平臺,正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生長。從惠州走向世界的TCL集團,在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訂僅1個月后,就與香港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,與香港科技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。
人員往來,越來越密切。
“在香港研發,在深圳將技術轉化為產品,再到東莞大規模生產?!眮碜韵愀鄣那嗄陝⒎f創辦公司,謀求依托大灣區“創造讓世界驚嘆的產品”。港澳居民來內地就業無需再辦理就業證;港澳高層次人才在廣州南沙、深圳前海、珠海橫琴三個自貿片區享受港人港稅、澳人澳稅;給港澳居民頒發內地居住證……在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吸引下,越來越多的像劉穎一樣的港澳青年,正投身內地創業。
在世界夜景衛星圖上,從廣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、澳門,是燈光璀璨的區域之一。如今,這里正崛起一條創新資源集聚的科技創新走廊: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、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、中新廣州知識城、廣州科學城……創新平臺連珠成串,三地加大協同力度,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,著力共同培育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,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。
優勢互補,攜手向世界
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
在廣州生物島上,默克廣東創新中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后收尾,將于11月中旬正式開業。在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,世界500強企業日本電裝公司瞄準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,將增資20億元興建華南新廠區……
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,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高的區域之一,有基礎、有能力順應全球發展潮流,更好地發揮香港、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,為全國改革開放提供新鮮經驗。
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,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?
對標一流,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——
“多虧橫琴新區先行先試‘跨境辦公’!”澳門商報社社長朱海生說,其旗下的新媒體集團和歐泊(澳門)國際會展集團雖是澳門企業,但在珠海橫琴不用重新登記注冊,直接拿澳門的商業登記證就能開張,“從租下辦公房到正式營業,僅用了20天?!薄翱缇侈k公”是橫琴為便利澳門企業到內地創業發展推出的一項制度創新。
眼下,在營商環境對接上,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部門達到153個,涉及世貿組織服務貿易類別總數的95.6%。
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、競爭力,廣東吸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搶灘布局。2018年,廣東新設或增資合同外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項目達107個,多個百億美元級外資大項目密集落戶或動工。
到2020年,負面清單以外的外商投資備案辦理時限壓減至1個工作日以內,開辦企業時限控制在4個工作日以內,累計新注冊港資、澳資企業數量力爭達到1.2萬家;全面放開港澳居民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……廣東已經明確,未來將推動實現粵港澳開放資源融合、開放優勢互補、開放舉措聯動,引領形成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。
規則對接,打造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——
“大灣區擴大開放,除要通過港澳鏈接全球資金、技術、市場,更需將‘規則銜接’的成果向外延伸,形成營商環境和投資貿易規則的全面、深度對接?!敝猩酱髮W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說。
改革開放的歷程,是香港、澳門同內地優勢互補、一起發展的歷程。在新時代的改革開放進程中,港澳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。充分發揮港澳開放平臺與示范作用,廣東強化三地政府、商會、企業間的精準對接,加強政策交流,深化與“一帶一路”參與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產能合作、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等,共同開發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市場。廣東制造業與港澳服務業“組團出?!保献鞔蛟旆铡耙粠б宦贰苯ㄔO的投融資平臺……
風起南海,潮涌珠江,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了堅實的腳步。
【本文來源人民網,如有侵權,請聯系作者刪除!】